清代本縣名官略傳
作者│吳夢鶴
書刊名|《南瀛文獻》第三卷第一、二期
出版單位│臺南縣文獻委員會
出版日期│1955-12-25
-101-
年進士,康熙四十一年,由福建古田知
縣調任臺灣知縣。同四十三年,秋未滿
而欽取用爲吏部,後四川提督學政,同
四十九年再調令巡臺厦兵備道,臺民聞
之扶老携幼,懽呼載道,同五十四年陞
湖南巡撫,特調膺福建省治,後以勞
贈禮部尚書,予謚清端。臺灣府志頌之
曰「至今,邑治之左有去思碑,日尙
書亭,誕日臺人猶張燈鼔樂以祝,海疆
之治行爲第一,崇祀爲名官,又塑像於
文昌閣的醇,以志不朽。」
府,著有「溪翁詩草」,工詩。
〔七〕張伯行(福建巡撫設諸羅社學)
河南開封府儀封縣人,康熙二十四
年登進士,因救河患授以山東濟寧道。
後遷江寧按察使陞福建巡撫,
,康熙四十
官,只屬一綈袍。乃賜幣金歸葬,特追 八年行文臺灣建立社學於諸羅縣下,臺
灣稱小康實在此時。翌年特調江蘇巡撫
,與兩江總督噶禮不合,故稱疾辭官,
不聽却上論爲「天下第一清官」。朱一
貴倡亂時,爲帷幕謀士陳夢林及藍鼎元
俱爲門下賢士。著有困學錄,續困學
錄,五十書集解,近思錄集解,續近思
錄集解,廣近思錄,居濟一得, 學規類
編,家規類編,道學原委,伊洛淵源續
錄,性理正宗,正誼堂文集。
[五]孫元衡 (諸羅知縣)
由貢生任四川成都府漢知州,康熙
四十二年,遷臺灣海防同知,任內屢次
攝理諸羅縣,及署理臺灣知府,同四
十七年任滿陞福建東昌知府。在臺作「
.
[八〕周鍾瑄(諸羅知縣,臺灣知縣)
貴州貴陽府貴筑縣人,康熙三十五
°
"
民宵其像,祀於勝蹪龍湖巖廟。
(諸羅縣志編纂者)
〔九〕陳夢林
福建漳州府漳埔縣人,學福建巡撫
張伯行之門,康熙五十五年受諸羅知
周鐘瑄之聘,修諸羅縣志。翌年告竣,
臺灣縣志評曰「淹通質實,至今獨稱善
本」。朱一貴亂時,閩浙總督覺羅滿保
聘之,爲其軍師周旋於提督施世標與總
兵藍廷珍之間,著有紀遊草,遊臺草,
文詩集,臺灣後遊草等,可補史資不少
〔十〕 藍鼎元 (藍總兵幕僚)
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康熙六十年
朱一貴倡亂時,自參總兵藍廷珍之书務
文移書檄皆出其手,尤伉爽明斷,敏
捷料時事,洞如觀火。後任廣東潮州府
普寧知縣, ,潮陽知縣。著平臺紀略,東
赤嵌詩集」,吟風物推上乘,臺灣番俗 年擧人,同五十三年任諸羅知縣。康熙 征集,鹿洲初集,鹿洲公案,棉陽學準
山名多出其乎。
〔六〕 宋永清 (諸羅縣)
五十八年任滿遷員外郎,同六十一年朱
,修史試筆,女學等,頗稱直筆,夙推
一貴亂平後,調臺灣知縣。在諸羅知縣 爲治臺軌儀。鹿港文開書院合祀鼎元與
時,助民修築水利,凡數百里,縣民以 沈光文,以爲寓臺先賢。
山東登州府萊陽縣人,出自漢軍監 得富庶。任臺灣知縣中,「凡諸稅歲額
生,康熙四十三年任鳳山知縣,同四十 不增,分償新戶,至今不虧賦窮黎不苦
八年兼署諸羅知縣。任滿陞直隸延慶知 ·鐘暄之力也」臺灣縣誌。後諸羅縣
〔十一〕薛志亮 (臺灣知縣)
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人,乾隆五十八